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展品研究 | 非遗馆中的传统戏台

来源:时间视频    时间:2023-08-01 12:53:48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功能厅内矗立着一座融合京派戏台及赣派乐平戏台特点的传统戏台,复杂精细的雕刻纹饰,巧夺天工的营造技艺,彰显着中国传统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馆内最大的木结构建筑藏品,它不仅具有审美功能,而且还承担着非遗项目的演出任务,全方位展示着中国传统戏台文化。

多功能厅戏台

戏台结构图


【资料图】

一、戏台的表演空间

戏曲的发展催生戏台营造技艺的不断革新。在传统戏曲程式化、虚拟性表演特点的影响下,戏台的格局形成了一定的标准规范,这也更好地满足了戏曲艺术的表演空间。

出将(左)入相(右)

戏台的台口前段设列两根由梁柱,其间距大于两侧次间檐柱距离。隔扇将戏台隔出前台和后台。前台分为明间和次间,明间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门洞,次间的隔扇分别各有两个门洞,它们共同作为演员台前台后的出入门户。面向观众的右侧为演员的上场口,称为“出将”,左侧为下场口,称为“入相”。后台除了作为演出准备区外,还是舞台演出的组成部分,如弋阳腔的演出有“一唱众合”的帮腔形式,在演出中,后台的帮腔以及带唱带白的表演,对剧情的发展很有帮助,有时其效果不亚于一场正剧。

明间中央上方的藻井由细密的斗拱穿插承托层层螺旋而上至藻心,藻井由上、中、下三层组成,最下层为方井,中层为八角井,最上层为圆井,从下往上由四方变八角再变圆。这种高超的构筑手法,避免了演唱时发出的声音向上扩散,科学的运用声学原理,起到拢音作用,达到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

藻井

戏台的表演空间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演员的表演不仅限于台前的那一方舞台,戏台外部的环境也往往是表演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目连戏中,刘氏产下傅罗卜后,其弟刘贾是从观众席走上戏台送出贺礼的,台下也成为演出空间的一部分;又如《拦轿喊冤》一出,也只有在市镇街道上演出,才能使观众身临其境,具有现场感和真实性。演员从台下走到台上的转场,意味着情境的切换。台上台下互不隔绝,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成为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戏台的表演空间在戏曲的演义中得以扩展,戏曲的表演艺术也在戏台上得以传承发展。

此外,戏台的木构件不仅具有承重和审美的特性。在有限的舞台上,演员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布置,甚至栏杆、梁柱和屋顶等木构件都能成为演出道具,使其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出无限的戏曲天地。

二、戏台的雕刻艺术

戏台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传统的木结构营造技艺,它可观、可听、可赏。观的是戏台与艺术表演的相互交融,听的是吹拉弹唱、节奏、曲调的韵律之美,赏的是戏台雕刻艺术的精巧构思,领略到的是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

由梁和额枋

由梁作为戏台上跨度最大的木构件,是戏台中极为重要的构件。它如同戏台的门面,不管是由梁的正面还是底部,只要露在外面的地方都遍施雕刻。其中,由梁中部雕刻着“丞相府琴棋书画”,两侧雕刻的则是象征着美好寓意的草花龙纹饰。“丞相府琴棋书画”以丞相府为背景,琴棋书画四组场景为主要纹饰,两侧还雕刻有孩童嬉戏场景作为辅助纹样,而在一些细节处还装饰有动物、植物和建筑等元素。整幅画面内容丰富、趣味盎然,人物之间布局合理,他们姿态各异,或立或坐、或蹲或俯,充分彰显动态感,营造出生动的视觉效果。

丞相府琴棋书画

九狮图

三英战吕布

喝断当阳桥

由梁上面叠放的两层三列的额枋同样也遍施着精巧的雕刻。尤其是第二层额枋中部雕刻着寓意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的“九狮图”。九头狮子形状大小错落有致,或行,或跑,或顾盼,或回眸,相互嬉戏、乐乎其中,两侧龙头遥相对望,看尽九狮的欢态自娱。右侧刻画的是战况紧张激烈的“三英战吕布”,画面中以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做背景,前景战旗飘扬,中景以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大战吕布为核心,人物雕刻得惟妙惟肖。张飞眼睛瞪圆,胡须倒竖,手持蛇矛丈八枪;关羽眉目嗔怒,身着鹦鹉战袍,手持青龙宝刀;刘备掣双锋,抖擞天威,英勇拼杀。左侧刻画的是“喝断当阳桥”,画面中身体前倾的刘备与倾斜的经幡、士兵手中的长矛一起将视线引向关羽忠心护主与曹军顽强抵抗的战斗场面;前来救援的张飞,持丈八蛇矛站立于当阳桥上,眼神坚毅,器宇轩昂,“张”字军旗居上,“曹”字军旗居下,预示着这场战争的结局。这组木雕将“三英战吕布”“喝断当阳桥”的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精彩程度不亚于一场声形具备的戏曲表演。

百寿图(上) 满堂福(下)

由梁柱上悬挂着一幅楹联“一声占尽秋江月,万舞争开春树花”,“声”与秋江月色相比,“舞”与春树花色相争,“声”与“舞”的和弦早已胜过自然界的春秋之景。匾额上“可以观”三个字引自《诗经》“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观”可享受美妙乐曲产生的精神共鸣,也可了解人间万象,体察社会生活。在这一方小小的戏台上,看尽人生百态,洗涤内心烦扰,体味艺术背后所凝结的中华文化。匾额前面的花罩上雕刻着庆贺寿诞的婺剧“百寿图”和赣剧“满堂福”,这一巧妙地构思正好使其与现场真实的艺术表演共同演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呼应了“可以观”这三个字的意蕴。匾额下面的四扇隔扇分别雕刻着福星、禄星、寿星以及喜神四个吉祥图案,它们在天界中分别掌管降福施祥、功名利禄、寿命和吉祥。隔扇下方雕刻的是梅、兰、竹、菊的“四君子”纹样代表着傲、幽、坚、淡四种品质。以物明志,“四君子”代表了人们对高尚品质的追求,“福禄寿喜”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福禄寿喜

四君子

戏台上的雕刻艺术是对“雕梁画栋”一词的完美呈现。从由梁到额枋再到藻井、雀替、斜撑、月梁、隔扇等无不体现着华丽精巧、洗练流畅的雕刻技艺。雕刻的戏剧场面、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社会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神仙、瑞兽、亭台楼阁、吉祥纹样等,既写实具象,又抽象写意,但都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戏台的营造技艺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功能厅的戏台采用中国典型的三间四柱硬山式结构。屋顶采用两重檐四翘角,翘角出翘平缓的京派作法,正吻、垂兽、仙人走兽等惟妙惟肖。戏台建筑构件及油饰则采用赣派乐平古戏台风格,雕刻的人物形象和历史典故栩栩如生,造型之美、工艺之精湛细腻堪称木头上的刺绣。油饰以大气的红金为主色调,凸显金碧辉煌、大气磅礴的气势。

正吻是正脊两端与其他屋脊相交的节点,造型为口吞正脊,尾巴上翘,在房屋建筑上起防水和装饰效果。

垂兽又称角兽,是中国古建筑上垂脊上的兽件,是兽头形状,位于蹲兽之后,内有铁钉,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结合部。

戗兽与垂兽在样式和功能上大致相同,因脊兽放置在建筑的戗脊上,所以称之为戗兽。

仙人走兽又称蹲兽,通常置于戗脊端部或角脊上。仙人走兽的数量一般为奇数,建筑等级越高,个数就越多。

一座戏台的营造彰显着精湛的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营造流程一般包括:戏台基础的处理、准备木料、制备丈杆(丈量木结构尺寸的标尺)、制作木构件、雕刻、大木件安装、上梁、砌筑墙体、油漆和贴金等。需要有木工、锯工、雕工、泥瓦工、石匠、铁匠和油漆工等通力合作。掌墨师傅如同总设计师兼技术总工,在戏台未建成之前,心中早已搭建起一座完整的戏台。掌墨师傅完成备料、验料、定位编号和丈杆制备等程序后,锯工将木材按照要求解、截木料,为后期大木作师傅制作细料做准备。小木作师傅主要负责非承重木构件的制作和安装。柱、由梁、枋、雀替、斜撑和隔扇上精细复杂的雕刻全都由雕刻师傅完成。最后,在雕刻完成、戏台全部构件搭接好及木材基本晾晒干燥后,漆工需在各木构件上刷漆、贴金。一道道工序顺利完成后,这座融汇中国南北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戏台最终矗立起来。

曲艺演出(左) 民乐演出(右)

戏台不仅是一座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更是一方文化的大展台,锣鼓喧天、丝竹盈耳,多少波澜壮阔、哀婉缠绵、忠孝节义的故事在这里粉墨登场,剧情曲折委婉,演员水袖轻舞,使观众如痴似醉,尽赏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功能厅古戏台为乐平古戏台营造技艺非遗项目,该戏台由乐平市中乐徽派古建筑修复有限公司捐赠。

参考文献:

[1]杨玲:《论赣剧演出形式与乐平古戏台》,《装饰》,2013年第8期。

[2]张静静:《乐平古戏台营造技艺》,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版。

[3]楼庆西:《雕梁画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戏台位置图

转自: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大众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