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扬琴家族专场音乐会侧记(副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赖睿
舞台上,来自亚洲、欧洲的4位艺术家用中国扬琴、伊朗扬琴、印度扬琴、欧洲扬琴共同演绎了一曲《风月无边》,琴音悠扬,节奏明快。一曲终了,全场欢呼声不绝于耳。
日前,“风月无边——世界扬琴家族专场音乐会”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上演。压轴登场的扬琴四重奏《风月无边》是点题之作。
“这部作品是为世界扬琴家族四大体系,即伊朗、欧洲、印度、中国体系而编排的,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理念。”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刘月宁说,《风月无边》寓意在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互为影响,潜移默化,并期许未来美好悠远之意。
这场以扬琴为主题的音乐会以及相关论坛,是2023北京现代音乐节首次推出的活动,展现了世界扬琴艺术的多元与交融。
中国扬琴与伊朗扬琴合奏《千年回响》 本文配图由受访者提供
扬琴家族齐聚北京
扬琴是击弦类乐器,4000多年前起源于古波斯,明朝末年传入中国,并本土化为中国民族乐器,成为琴书、说唱、戏曲表演中常见的伴奏乐器。
如今,扬琴家族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比如它在东欧被称为“钦巴龙”、在西亚和南亚被称为“桑图尔”、在墨西哥被称为“萨特里”……虽然同根同源,但因根植不同的文化土壤,扬琴在世界各地生长出不同的形制、技法和音乐风格。这种遥远的“相似性”构成了今天多元的世界扬琴家族。
音乐会上,10余首曲目展现了世界扬琴家族各自传承、发展、创新以及相互融合的最新成果。
开场曲为四川扬琴曲牌《将军令》,由老、中、青、少各年龄层的100位演奏者共同演绎,体现了中国扬琴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曲声铿锵有力,在中国大鼓的配合下气势磅礴,表现了古代战场上将士们威武雄壮的气概。
曲目《千年回响》将伊朗民间音调与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结合,在中国扬琴和伊朗扬琴的对话中,呈现出神秘而飘逸的意境。作曲者之一刘月宁说:“2018年,我们到伊朗参加扬琴交流活动,从伊朗之行中收获了很多感受,因而创作了这支曲子。”
节目中既有《牧野性格》这种饱含浓浓豫剧风格的新作,也有中国扬琴、西欧扬琴对爱尔兰《大河之舞》的呈现,还有扬琴与电吉他、电贝斯、爵士鼓的跨界合作……青年艺术家们在舞台上挥洒自我,展现出扬琴艺术的时代活力。
当天,“中国与世界——扬琴音乐文化发展论坛”在音乐会后举办。中外扬琴从业者一起分享和探讨了世界扬琴艺术的特点与趋势。
刘月宁说:“扬琴是世界性的民族乐器。这次活动就是把中国扬琴的‘亲戚’邀请到家里来‘串门儿’,来展示和交流。”
融合共通促进发展
今年26岁的马泰来自捷克,是首位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扬琴国际研修生。在本场音乐会上,他不仅与朋友一起带来了东欧扬琴协奏曲《八种心情:钦巴龙与管乐团》,还在节目《将军令》中演奏了中国扬琴。
“钦巴龙是捷克的一种民间乐器,经常出现在节庆活动上。我在7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它的演奏,当时就非常喜欢。”马泰自那时开始学习钦巴龙,后来获得了捷克雅纳切克音乐学院钦巴龙副学士学位。马泰一直知道,在世界扬琴家族中,中国扬琴是很重要的一支。2021年,为了解钦巴龙和中国扬琴之间的关联,他来到中央音乐学院系统学习中国扬琴。
在半年的研修中,马泰很快掌握了中国扬琴的技巧,已经能够演奏《春到清江》《弹词韵》等曲目。“钦巴龙和中国扬琴在技巧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学起来并不会太难。”马泰说。但是二者在结构、形制上却有很多差异,演奏曲风也明显不同,比如钦巴龙多演奏古典音乐,中国扬琴则以民族音乐为主。“不过它们都属于世界扬琴家族。学习中国扬琴,也加深了我对钦巴龙的认识。”他说。
现在,马泰正在申请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钦巴龙专业的硕士,准备继续在扬琴艺术上深造。
在中央音乐学院,还有不少像马泰一样专门前来学习扬琴艺术的学子。中国香港的马诗恩刚刚完成硕士论文答辩,论文主题是关于西欧扬琴的研究,她准备毕业后在大湾区寻找工作机会。而法国小伙贾斯丁将在今年9月入学,开始中国扬琴专业的本科学习。
“世界扬琴家族是跨文化、跨国界的亲人。”刘月宁说,希望能够搭建起一个融合共通的平台,让不同背景的扬琴从业者都来分享、学习、相互借鉴,用扬琴艺术连接中国与世界,共同推动扬琴艺术在全球的传承与发扬。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大众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